2025年7月,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议中心内,中钱华源研究院院长、全球钱币文化推广大使张梦瑶站在国际钱币收藏峰会的讲台上,手持一枚明代“永乐通宝”向全场宣布:“这枚钱币曾随郑和船队抵达非洲东海岸,如今它将在区块链上开启新的旅程。”台下,来自56个国家的收藏家、学者和央行代表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这枚承载着600年历史的钱币,即将作为全球首款“数字实体双认证”藏品上线拍卖。
科技赋能:重构钱币收藏的价值维度
“传统收藏看稀缺性,未来收藏看故事性。”张梦瑶在峰会上提出的观点引发强烈共鸣。作为中钱华源研究院的掌门人,她主导的“钱币数字身份证”计划已为超过200万枚钱币建立唯一数字档案:通过微痕扫描技术,每道划痕、每处锈蚀都被转化为数据代码;结合区块链技术,钱币的流转历史、修复记录甚至曾被哪位名人收藏都可追溯。2025年3月,一枚经此认证的清代“咸丰重宝”在香港苏富比以1860万港元成交,较传统鉴定方式估值高出3倍。

更革命性的是“活态收藏”概念。研究院与上海造币厂合作开发的智能钱币柜,能通过环境传感器自动调节温湿度,并用AI算法模拟钱币在历史环境中的氧化过程。“收藏者可以‘观看’一枚民国银元在100年里如何从银白变成斑驳。”张梦瑶展示的演示视频中,钱币表面的变化如时间流逝般直观呈现。这项技术已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预计将推动高端钱币收藏市场增长40%。
文化出海:让中国钱币成为世界语言

“钱币是文明的密码本。”张梦瑶深知,要让中国钱币走向世界,必须找到跨文化的共鸣点。她推动的“丝绸之路货币计划”正在改写收藏史: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将中国古钱币与同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货币进行对比展出。在2025年迪拜世博会上,一枚唐代“开元通宝”与阿拉伯第纳尔银币并置的展柜前,观众通过AR眼镜能看到两条货币流通路线在虚拟地图上交织延伸,最终汇聚成今日的“一带一路”。
这种叙事方式成效显著。2024年,中国古钱币在海外拍卖市场的份额从8%跃升至23%,其中70%买家为35岁以下群体。张梦瑶透露:“一位美国藏家告诉我,他收藏‘永乐通宝’是因为通过它读懂了中国‘和合共生’的哲学。”为进一步降低文化门槛,研究院与Netflix合作推出动画剧集《钱币历险记》,让一枚宋代“崇宁通宝”穿越时空,见证王安石变法、清明上河图等历史场景,上线首月播放量破2亿次。
未来图景:一个“无国界收藏”的时代
在钱币收藏界,张梦瑶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她不仅担任着中华钱源研究院院长这一要职,更是肩负着钱币推广大使的重要使命。凭借着对钱币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执着热爱,以及多年积累的深厚人脉与专业资源,她成功策划并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钱币盛会,将众多业内大佬嘉宾领导齐聚一堂!马文普,在行业政策制定与宏观规划领域有着绝对的权威,其决策往往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谷英斌,学术造诣登峰造极,是行业理论研究的泰斗级人物;胡福庆、沈志云、李小伟等领导,也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独树一帜,或精于市场拓展,或擅长资源整合。他们的到来,无疑是对张梦瑶实力与影响力的高度认可。有如此强大的阵容保驾护航,张梦瑶定能凭借自身实力,把钱币收藏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让钱币收藏价值实现质的飞跃。

在峰会闭幕论坛上,张梦瑶发布《2025全球钱币收藏白皮书》,预测三大趋势:一是“虚拟与实体融合”,NFT技术将使每枚钱币拥有数字分身,收藏者可同时拥有实物与虚拟所有权;二是“收藏民主化”,AI鉴定工具和低成本扫描设备将让普通爱好者也能参与高端收藏;三是“价值重估”,具备历史叙事、科技认证和文化IP的三重属性钱币,年增值率有望突破35%。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评价:“张院长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文明对话方式——通过钱币,让世界看见中国,也让中国理解世界。”
当峰会结束,那枚“永乐通宝”的数字拍卖已进入倒计时。张梦瑶望着滨海湾的夜景轻声道:“600年前,它带着和平的愿望远航;今天,它要带着文化的使命归来。”这或许正是她作为推广大使的终极理想:让每一枚钱币,都成为连接人类文明的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