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中国企业家新闻网 > 财经> 文章详情页

中国机器人产业开启“智能伙伴”新形态前三季度产量已超去年全年

11月3日,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本届大会将于11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主办。 中国机械工...

11月3日,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本届大会将于11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主办。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使“智能”成为机器人产业的主旋律,机器人行业正从过去执行重复性、程式化任务的“功能装备”,加速向具备感知、决策、自主执行能力的“智能伙伴”转变。

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11月2日,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亮相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火炬传递现场,“夸父”单臂持1.6kg火炬,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完成百米传递。这一生动场景折射出机器人产业正加速迈向技术跃升与场景拓展的关键发展期。

宋晓刚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需求的强劲牵引下,综合实力实现了大步跨越。机器人技术已经从“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发展成为渗透千行百业的关键智能装备和工具。

具体来看:产业规模持续攀升,全国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06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378.9亿元,实现翻番。今年前三季度,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350万套,均已超2024年全年产量。

从应用量来看,我国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2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台,比2020年增长68.7%,占全球总销量的54%;保有量突破200万台,比2020年的96万台增长1.1倍,位居全球首位。

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机器人整机产品性能也得到显著提升。宋晓刚介绍,自主品牌的重载、焊接、喷涂、移动操作等多项高性能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制成功,填补高端领域空白,广泛进入到各应用市场。

2024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50%,达到58.5%,比2020年提高27.1个百分点。同时,清洁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技术日渐成熟,加速商业化落地;农业机器人、矿业机器人、安防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研制不断取得新突破。

不仅如此,机器人零部件配套能力稳步增强。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系统、智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制不断取得新突破,当前行业骨干企业机器人整机产品自主配套率已超80%。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

据介绍,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以“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发展生态”为主题,聚焦“十五五”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的关键要素。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李燕霞介绍,本届大会在往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促进成果转化。大会将通过供需对接、投资洽谈等多种形式,推动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大会还将邀请行业平台共同启动“机器人应用生态共建行动”,有力促进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教育娱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加速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埃夫特、埃斯顿、汇川技术、瑞松科技等上市公司以及宇树科技等企业将出席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机器人赛道。日前,南山智尚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与均胜电子共同商定在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总成研发及高性能新材料供应等方面建立合作。

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发力。例如,今年4月,东莞市明确提出,将推动东莞建设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到2027年,在核心零部件、多模态感知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灵巧操作技术等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建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创新平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000家,培育形成120家以上的“单项冠军”企业,相关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东京车展的变局:最坚固的“汽车堡垒”
在2025年日本移动出行展现场,一场无声的“战争”正在上演。 这里是日本汽车工...
LG化学和蔡司携手合作加强先进光学器
盖世汽车讯10月30日,先进材料开发商LG化学与光学和光子学专家蔡司(ZEISS...
金融智库